近来纺机企业感受到的市场上扬是否能够为2023年画上完美的结束符?在持续波动的行业运行数据中纺机企业可以如何挖掘市场机会?海外市场拓展是否会有新的机遇和挑战?纺机行业的2024,值得期待的吗?
12月5日,2024年度全国纺织机械行业生产经营工作座谈会及印染机械分会2023年会在广东佛山召开。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副会长刘松、赵晓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林琳、中国纺联国际贸易办公室副主任刘耀中等相关行业领导、嘉宾以及来自全国的纺机行业企业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就当前纺织及纺机行业发展宏观环境、运行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信息进行了分析和交流。
宏观形势分析
顾平在大会致辞中分别就行业当前面临的形势、行业两个重要展会的些思考,以及当前行业应该注意到的现象进行了交流。
顾平表示,中国GDP增长从“十二五”期间的超过7%,到“十三五”期间的约6%,再到目前的5%左右,经济发展增速放缓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包括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外部环境越发复杂,国内包括房地产问题,以及三年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等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对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顾平表示,虽然行业发展面对着很多挑战,但作为市场化很早的行业,活力和优势仍然明显,只要信心在,整个行业仍会行稳致远。
围绕2023年两个纺机行业重要展会的感受,顾平表示,虽然受到了一系列冲击,但亚洲以及中国纺织业为全球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中国纺织制造能力与贸易规模已稳居世界首位,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达到了50%,化纤产量占全球的70%。2022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了341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超过了36%。从行业发展状况看,在创新发展驱动下,纺机需求重心仍在中国和亚洲,这也是全球纺机企业给与更多重视的原因。刚刚结束的国际纺织机械展,国内外展商的产品技术上了很大的台阶,有很多创新的产品,包括各个工序的新设备技术和整个产业链的新方案。头部企业努力做强,小企业着力做精做细特点明显。与此同时,海外展商包括在米兰展进行展示的样机,在国内也展出了,表现出了他们对中国和亚洲市场的重视。
顾平在发言中也提示行业企业需要关注的现象。首先,在米兰展中,我们看到国内设备创新水平已经与国际水平接近,但仍有一些以往不常出现在人们视线的优秀企业,比如土耳其的印染设备企业,放眼全球化市场,国内企业的对手很强。其次,不管纺织还是纺机,规模化发展特征明显,由此也带来了国内外市场的严重内卷,这是需要企业给与关注的影响行业能否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第三,需求带动下的纺机产品创新发展问题。第四,目前,行业企业正围绕“双循环”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如何将更优秀的国产设备技术推向海外,提升国产设备形象是行业和企业的责任。
展望未来,行业仍会面对更多挑战,顾平希望业界企业能够立足自身特点,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价值,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刘松分享了2023年前三季度纺机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行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持续处于小幅下降区间,出口承压明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9月,规上纺机企业同比减少1.12%。从各细分领域销售情况看,织造机械总体增长,纺纱和针织机械相对平稳,化纤、非织造、印染机械销量下滑。尽管整体指标处于小幅下降区间,但部分行业龙头的经营情况表现较好,行业的集中度在上升,优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据海关统计,2023年1-9月我国纺织机械进出口累计总额为56.35亿美元,同比减少15.54%。其中:纺织机械进口22.53亿美元,同比减少10.36%;出口33.82亿美元,同比减少18.67%。
谈及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刘松表示,通过协会对行业100多家重点企业的跟踪调查情况看,企业经营承压明显。2023年前三季度,48.6%的企业订单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海外市场情况逊于国内,仅有19.6%的企业国外订单好于去年同期。
刘松还谈到近五年纺机进出口相关情况,他表示,近5年,全球纺机进口总金额约958亿美元,全球纺机进口市场排名依次是:中国、印度、土耳其、越南、美国、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德国、巴基斯坦、意大利、印度尼西亚。近五年,我国纺机出口累计金额超过223亿美元,稳居第一,2022年占比达到了27%。
谈及未来市场,刘松表示除日本以外,主要纺机设备生产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出口整体有所下降。但依托国内市场韧性,我国纺机行业的运行依然得到有力的支撑。在未来纺织行业绿色、循环、数字化 的发展方向中,要抓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机遇。国内市场在国内区域转移及技术升级大潮中,仍然有较大市场空间。海外市场今年受全球需求不振的影响暂时回落,但长期来看仍是国产纺机未来的增长点。
“中国是全球第一的纺织出口大国,我国纺织品服装全球出口领先地位保持稳固,近三十多年来经历了快速增长期、稳步增长期、稳定平台期三大发展阶段,行业韧性得到了充分施展。”刘耀中分享中国纺织业国际贸易形势及重点关注时谈到。
中国纺织行业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东盟已经变成了我国纺织行业第一大出口市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家出口持续增长。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织物的竞争力在稳步提升,纺织制成品比如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甚至又创历史新高。刘耀中提到,尽管我们处在经济下行期,但纺织行业可持续强,活力依旧,“蛋糕”不会一直萎缩下去,大家要有信心。纺织行业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重要贡献力。过去三年,外贸出口对行业稳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甚至对国家稳外贸稳经济提供了有效助力。
去年四季度以来,纺织行业感受到的寒意明显,全球市场普遍需求趋弱,增长乏力,但仍需要企业沉着应对,适应变化。2024年甚至以后更长一段时间,我们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一、全球经济衰退及购买力下滑。其二、地缘政治因素导致贸易环境较为严峻。UFLPA的现实挑战,冲击是极为猛烈和残酷的,国际品牌压力传导到几乎所有企业。棉纺产业链面临巨大的客户与订单流失压力,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都面临巨大风险,甚至延申到五眼联盟、G7甚至OECD大部分成员。其三、国际供应链竞争加剧。不完全是价格决定供需,供应链效率与安全并重,甚至安全大于效率。
刘耀中指出,行业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诸多积极因素:内销市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持续加深;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纺织行业外贸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正在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中国已经与29个国际和地区签署22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比超35%。
谈到对2024年的预期,刘耀中表示,总需求情况不好,但不会更糟糕;全行业的分化持续加速,寻找新的产品及渠道增长更为关键;地缘政治冲突常在,供应链继续调整。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去适应压力和环境变化。
赵晓刚就纺机协会展会及海外市场推广活动做了介绍。在谈到刚结束的国际纺织机械展工作时,他提到,此次展会共有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展商参展,展出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纺纱机械参展企业数量在参展企业总量的占比达25.9%,染整机械企业数量占比为19.6%,织造机械企业数量占比为17.6%,以上三大板块参展企业数量位居前三,与往届基本相同,这也与当前行业细分情况基本一致。
从参展目的实现满意度调查情况来看,在客户关系维系、新市场拓展、展期达成销售和成交、公司产品展示/品牌推广、市场/竞争调研等方面,本届展会满意度均较往届有较大提升。对国内外观众数量及质量的满意度远高于上届展会,甚至超出往届最高水平。
本届展会接待专业观众超10万人次,有13%来自海外10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印度、韩国、孟加拉、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人数位居前列。从对专业观众的调研情况来看,纤维/纱线制造商占比达到24.7%,纺机制造商占比20%,面料制造商占比17%。观众参观目的实现满意度调查涉及的了解总体市场潮流/技术革新、实际采购/投资等各项指标均较为理想,观众满意度提高的同时也对产业链协同高质量发展有了更高信心和期待。特别是伊朗、俄罗斯、土耳其包括巴西等国家的专业观众,均突破往届展会的最高水平,彰显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纺织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此外,本届展会现场共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投诉19起,以保护原创技术,维护良好市场竞争秩序。
赵晓刚提到,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引领变革、促进创新、畅通商贸、共享机遇的平台作用,未来这一平台将持续为全球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2024年10月14-18日将继续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报名截止时间为2024年3月13日。
细分领域运行
会上,纺机协会各个产业部分别就纺纱、织造、针织、印染、化纤及非织造布机械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
中国纺机协会副秘书长位迎光就纺纱机械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环锭纺存量整体趋于平稳上升,国内呈缓慢下降趋势。2022年全球环锭纺存量23424万锭,其中,国内环锭纺存量8715万锭。全球转杯纺存量以及喷气涡流纺存量均呈整体上升态势。2022年全球转杯纺存量961万头,中国存量412万头。2021年全球涡流纺存量51.8万锭,中国存量29.2万锭。据纺机协会对国内重点企业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高速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转杯纺纱机、自动络筒机、短纤倍捻机等产品销售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精梳机和棉纺细纱机的销售实现了同比5.4%和3.1%的增长,集聚纺装置销售则实现了同比10.3%的增长。
据海关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纺纱机械类主机进口总金额约3.96亿美元,同比减少16.47%,出口约4.9亿美元,同比减少31.7%;纺纱类器材、专备件和辅助装置类进口总金额1.8亿美元,同比减少19.6%,出口约2.16亿美元,同比减少9.38%。此外,她还对2018-2022年纺纱机械主要出口国家的占比情况进行了分析。2022年,巴基斯坦从中国进口的纺纱设备在该国纺纱机械进口总量的占比为45%,这一数据在越南为56.1%,在土耳其为24.1%,在印度为33.6%,在孟加拉为43.6%,在乌兹别克斯坦为34.2%,在印度尼西亚为43.9%。
就纺纱机械未来发展趋势,位迎光表示仍将延续高速、高效、节能、降耗;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纺纱技术以及绿色、再生纤维的加工等方面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织造机械产销量稳步提升,外贸出口情况好于预期。”中国纺机协会产业二部副主任廖亮指出织造机械向好形势源于三大方面:其一织物风格变化对织造设备的需求恢复向好;其二新疆、河南、安徽等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织造机械的销量起到支撑作用,特别是新疆,在产业链延申的机遇下,近年来保持了稳步增长;其三印度、孟加拉出口市场稳步提升,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市场需求增加。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今年1-9月进口的高速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均呈下降趋势,数量同比减少44.27%、30.05%、58.91%。出口方面,剑杆织机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7.76%、金额同比减少16.65%;喷气织机出口数量同比增加71.75%,金额同比增加83.40%;喷水织机出口数量同比增加2.44%,金额同比减少2.23%。
根据国别来看无梭织机的出口情况,中国无梭织机主要出口前五位的国家为印度、越南、孟加拉、乌兹别克、印尼;比利时无梭织机的主要出口国家为土耳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日本无梭织机的主要出口国家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尼、土耳其等;意大利无梭织机主要出口国家为土耳其、印度、中国、乌兹别克等;德国无梭织机主要出口国家为中国、土耳其、印度、乌兹别克等;值得关注的是,比利时、日本、意大利的无梭织机出口印度的金额在逐步超过出口至中国的金额。
廖亮指出,未来市场不可预测,需要企业积极作为,主动应变。
“在设备更新换代及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大背景下,针织机械行业总体实现了平稳运行。”中国纺机协会产业三部主任邵洪在针织机械市场情况分析时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圆纬机销量同比持平,但利润下滑明显,出口降幅较大,传统出口重点市场中,出口印度、印尼同比增加,越南、土耳其、孟加拉等市场有所下降。横机行业前三季度回升向好,下游用户购机需求有所复苏,尤其是更高性价比的“直双”电脑横机带动了部分更新换代,此外,国产全成型电脑横机已形成批量销售。横机海外市场受全球经济不稳定影响,出口降幅明显,如孟加拉同比降幅较大。经编机行业各细分机型表现不同,绒类家纺、鞋材等产品的需求使得双针床经编机销量有所增长;高速经编机由于经编弹力织物应用领域的拓展,小众产品两梳特里科经编机较好的行情持续了一段时期,但多梳高速特里科经编机市场需求持续放缓;花边机市场疲软;多轴向经编机需求回落。经编机出口略有降幅。